项羽能称霸王靠的是继承项梁的衣钵,其本人又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最终树立了威信成为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只。
这里不得不说成为一个富二代的重要性,人们常说穷不过三代,这是对的,因为三代后穷人都没了,富可以过三代。成为富人也并非一朝一夕,更多的是要依仗父辈打下的基础,就如同项羽在项梁战死后成为新的反秦先锋,兵多将广且占据道德高地。
- 项羽败在眼界狭隘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是项羽在灭掉秦国成为起义军名副其实的霸主后所说的话。按照我们当下的上帝视角来看,应该取代秦国建立另外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比如新楚国、项国、羽国等等。但项羽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建都彭城自立为霸王并以霸王的名义分封天下,走的还是周王朝的分封制。现在看来这是没有战略眼光,没有远大志向的行为表现,贪图眼前的虚荣,放弃关中要地而建都彭城错失战略先机。
- 项羽败在内部矛盾
韩信曾在项羽麾下任职,其评价项羽相对客观,其中谈霸王对权利的掌控欲时说到“下属立功本应封赏,早已篆刻好的官印却被霸王攥在手里反复把玩,直到磨平了棱角也舍不得送出”。在对待手下方面也具有两面性,霸王常亲自看望受伤或病重的手下,每到情不自己处不由的落下泪来,而对待犯了错的下属或者占领区的人民却极其的残虐暴力,无不杀之而后快。
在刚开始的队伍中项羽手下不乏有才有智之士,但不重用他们,对自己的文韬武略盲目自信,听信谗言,自断双臂驱逐范增,至此再没有人能够进忠言,全凭自己的决断
作战刚愎自用,残虐暴力导致失去民心,天下人反叛,处处与之为敌。
- 项羽败在外部困局
倚仗自己的武力,在未取得天下权利和天下人心的时候分封诸侯导致自己成了天下诸侯的敌人。将好的土地分封给与自己亲近的弱者,而将蛮荒之地分封给外部势力,这种做法极大的激发了外部矛盾。
- 项羽败在豪杰义气
兵败乌江,不思悔改,认命自刎。
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即使到了兵败乌江的最后时刻,项羽依然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不肯渡江,认为是天要亡他,而不是自己的作战不利,不思悔改,不足怜悯。
项羽是被世俗大义囚禁了思想的莽夫,不值得同情!
反思一下,做领导的一定要知人善用,看清形式,长远规划,内部团结!!!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原文超链接,感谢各位看官!!!
本文出自:monkeyGeek
座右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讨!
